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前列,但从整体来看仍然大而不强,其中炼油行业主要面临产能结构性过剩、成品油需求走势进一步分化、成品油质量升级和替代燃料发展迅速等问题;烯烃行业面临消费和需求增速放缓、竞争逐渐加剧、结构性短缺等挑战;对二甲苯目前缺口巨大,PX出口商较大程度上掌握着市场话语权,而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的PTA生产国,PX短缺导致整个产业链的利润受制于人,产业链风险凸显。未来几年我国石化工业急需转变增长方式,由产业大国向产业强国转型升级,重点做好6方面工作:优化布局,坚持一体化、集约化发展;优化烯烃原料结构,降低原油消费增长,提升成本竞争力;加强技术创新,加大催化柴油转化力度;高端化发展,补国内市场消费短板;加快淘汰落后产能,引导产业升级;适度放开成品油出口。
我国石化产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
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,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,从2010年开始,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化学品生产国和第二大石化产品生产国。2016年我国炼油能力约为7.94×108t/a,全年原油加工量为5.41×108t,炼油产能利用率不足70%,成品油产量为3.48×108t,成品油消费量为3.15×108t,净出口进一步增至3355×104t,消费柴汽比进一步降至1.37,柴油过剩严重,成品油出口(尤其是柴油出口)将呈现常态化和规模化的特点。受益于大量煤制烯烃(CTO)、甲醇制烯烃(MTO)、丙烷脱氢(PDH)装置的建成投产,烯烃尤其是丙烯能力快速增长,2016年乙烯和丙烯产能分别为2313×104t/a和3396×104t/a,原料多元化率分别为21.7%和38.4%,产量分别为2126×104t和2500×104t,当量自给率分别提高到了53%和77%。目前,国内多数石化产品产能过剩,但对二甲苯、乙二醇和苯乙烯等部分有机原料仍大量依赖进口,在高端及需要贴近市场提供技术服务的多元化、定制化领域,国内供给严重不足。近年,中东石化产品凭借价格优势,已经开始大量涌入中国市场,使得国内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。
产能大幅增长,结构性过剩问题逐渐显现
近年我国炼油行业快速发展。2010年,我国原油加工能力为5.48×108t/a,加工量为4.23×108t,三大类成品油产量2.53×108t,表观消费量2.45×108t。2016年,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7.94×104t/a,独立炼厂为申请进口原油使用资质共淘汰落后产能2933×104t/a,产能结构有所优化。2016年原油加工量为5.41×108t,燃料型企业和燃料—化工型(炼化一体化)企业平均开工率为71.3%,显著低于世界炼油平均水平。
在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总体过剩的同时,还存在着炼油能力两极分化的问题。
一是先进产能仍显不足。2012年全国炼油能力普查结果显示,单位能量因数能耗在8.5kg标油/t·因数及以下的炼油企业仅有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、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等13家企业,总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仅为14950×104t/a,占全国总能力的18.8%。
二是存在大量规模小、技术水平低的落后产能,难以适应炼油产业集约化、规模化的发展要求。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(CPCIA)统计,截至2016年底,200×104t/a以下炼油厂共有68座,总能力仅为4781×104t/a,平均能力仅为70×104t/a,而大型炼厂也有一批落后的小装置。
三是炼化一体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。目前我国24家千万吨级炼厂中仅有17家实现了炼化一体化,炼化一体化企业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23960×104t/a,占全国总能力的30.2%。
【责任编辑:石云】
关键词:石化工业,石化产业,石油化工,原料